锐评 | 教师节刚过,是时候好好想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足主帅了!

作者:24直播网 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2:17 分享

锐评

9月5日足球日报,中国足协发布了选聘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公告。这是近10年来,国足第七次选帅,却也是第一次面向全球公开海选。

对于成绩持续下滑的国足而言,选帅如同择师,事关重大,而在刚刚度过我国第41个教师节之际,我们需要思考一个老生常谈却始终无解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主教练适合中国男足?改变中国男足的现状,仅仅需要一个符合选帅标准的主教练吗?

PART 0 1

周而复始,用失败铺就的选帅之路

久尔杰维奇(右三)

从7月15日,久尔杰维奇率队在东亚杯最后一场比赛中1比0击败中国香港,完成代理主帅职务的那一天算起,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空窗期”已有58天。从过往经历来看,国足主帅向来不是什么香饽饽,而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强如“银狐”里皮的大牌教练都能在国足一败涂地,谁又能或者谁又敢接过这根教鞭,再次成为球迷们关注的焦点。

纵观国足30年来的选帅之路,几乎可以说是用“失败”铺就的坎坷之路。1992年,“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徐根宝带领国奥队兵败吉隆坡。中国足协也因此下定决心,要给国足聘请洋帅。

于是,德国人施拉普纳成为国足历史上的首位洋教头。

此后30多年间,戚务生、霍顿、金志扬、米卢、沈祥福、阿里汉、朱广沪、福拉多、杜伊、殷铁生、高洪波、卡马乔、傅博、佩兰、里皮、李铁、李霄鹏、扬科维奇、伊万科维奇、久尔杰维奇……前前后后差不多20位教练执教过国足,平均不到两年国足就要换帅一次,基本就是一个固定套路——洋帅不行,土帅救火,土帅不行后,再选洋帅,如此周而复始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战术打法与风格也始终处于“跟风”与变化当中。当1990年德国夺得世界杯,我们就选择了德国人施拉普纳,之后就是英国人霍顿与“神奇教练”米卢,再后来就是众所周知的荷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东欧的教练换了一个接一个,但我们的战术风格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去,却总是周而复始,甚至又是180度的大转弯,这无疑让我们不仅没有进步,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退步

伊万科维奇

在诸多国足主帅(包括临时主帅、代理主帅)中,除了米卢成功率队杀进韩日世界杯之外,其余人都是黯然离场。尤其是最近的几位国足主帅,战绩更是惨不忍睹,扬科维奇、伊万科维奇执教胜率不足30%,李霄鹏的胜率则是0%。

近30年国足历任主教练(含临时教练、代理主教练)执教成绩↓↓

频繁换帅的直接恶果是导致国家队战术体系无法得到延续。对于国脚而言,每次国足换帅,他们都要重新适应打法,搞得自己和战术试验品一样。在不停的战术摇摆中,国脚们难以适从

而反观亚洲强队,教练岗位基本保持稳定,沙特、澳大利亚的主教练任期平均达到4年,日本队主教练森保一执教球队已经长达7年。

这种反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频繁换帅的恶性循环,本质上是战术体系的慢性自杀。

PART 0 2

谁能满足“新七条”的选帅标准?

本次国足选帅,可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仅明确了新帅的目标就是率领中国男足闯入2030年世界杯决赛圈,同时,也列出7条标准框定了选帅要求。

这7条标准具体如下:

(一)持有职业级教练员证书且执教执照在有效期内;

(二)具有国际足联、洲际足联主办的国家队正式赛事决赛阶段主教练执教经历或有欧洲、亚洲高水平联赛主教练执教经历;

(三)原则上60周岁以下,国籍不限,须全职工作;

(四)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

(五)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无兴奋剂违规问题,无违法犯罪记录和可能影响正常履行国家队相关职责的法律纠纷;

(七)深刻把握现代高水平比赛技战术特点、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秉持积极主动的比赛理念和技战术风格。

在这7条中,第一条、第五条和第六条属于基本要求,其他四条则明确了相应的选帅方向

首先是破天荒地对新帅年龄做出规定,原则上要求60周岁以下。很明显,在先后经历了里皮、伊万科维奇两位70+主帅后,中国足协开始转而追求教练员年轻化,但恰恰是这一条引发的争议最大。有球迷认为,人为设置年龄上限,很可能将最优人选提前拒之门外,毕竟主帅年龄和执教能力并无直接关联。

当然,支持者认为,年龄限制能避免“养老式执教”,个别外籍教练到中国赚一笔就退休的情况也确有发生。况且,目前世界足坛主帅年轻化趋势明显。比如利物浦主帅斯洛特47岁、阿森纳主帅阿尔特塔43岁、热刺主帅弗兰克52岁、曼城主帅瓜迪奥拉也只有54岁。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32强主帅平均年龄是54.6岁,60岁以上的主教练只有7人,其中最年长的是荷兰老帅范加尔(71岁)。

阿森纳主帅阿尔特塔

值得注意的是,在跟上“国际潮流”,明确了主帅年龄限制的同时,中国足协却并没有坚持过去经常挂在嘴边的“有在亚洲执教经历、熟悉中国足球”的要求。而是变为“国际足联正式比赛决赛阶段、洲际足联正式比赛决赛阶段、欧洲联赛和亚洲高水平联赛执教经历”,4个条件符合其一即可。

就这一点而言,确实拓宽了主帅的选择范围,但也基本排除了本土教练执教的可能性,新一届国足的主教练大概率是洋帅

此外“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显然是针对国足相对独特的管理体制而言,以便让足协和国足主帅间有更好的协作。

最后一条“秉持积极主动的比赛理念和技战术风格”,这被认为是对伊万科维奇此前执行的保守战术的彻底否定。新帅要带来的不仅是成绩上的进步,同时还要带领国足踢出漂亮足球、攻势足球,这种要求具备一定操作难度。

选帅标准出炉后,第一个被媒体曝光的“应聘者”是前世界足球先生卡纳瓦罗。今年51岁的卡纳瓦罗,与中国足球缘分不浅。金元时代,他曾在广州和天津执教,在里皮下课后还曾短暂出任过国足的救火教练带队征战中国杯,可惜,两场比赛都以0比1的相同比分不敌乌兹别克斯坦和泰国队。

曾执教国足集训队的卡纳瓦罗

此后,卡纳瓦罗离开中国,在沙特、欧洲辗转,继续执教生涯,但成绩乏善可陈。今年4月9日,卡纳瓦罗从克罗地亚豪门萨格勒布迪纳摩下课,有消息称,他已表达了执教中国队的兴趣,其推荐材料已经送到了中国足协。

鉴于卡纳瓦罗近年来不太成功的执教履历,中国球迷似乎不太看好卡帅回归。此外,球迷们还自娱自乐替国足列出了几大主帅候选人,其中包括保罗·本托、滕哈格、施密特、邵佳一、郑智以及于根伟。如果严格对标“新七条”,这些球迷心目中的热门人选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板,也势必存在合同薪酬与心理价位上的不符,要实现与国足的“双向奔赴”都有一定难度。

在近期网络直播中,连续两个赛季夺得本土金帅奖的天津津门虎队主教练于根伟就曾被网友问到“是否考虑应聘国足主帅”

于根伟的回答是:“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没达到那个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好好历练,将来如果真是能力和水平具备了,如果国家队真的需要,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是义不容辞的。”

PART 0 3

国足翻盘不仅仅需要一个主教练

距离国足主帅报名截止日还有9天,不管最终谁会脱颖而出坐上国足主帅的位置,有一点是可以提前预见的——他不会成为诸多国足主帅里的一个“另类”,换句话说,他的结局很可能和他的前任们如出一辙。

中国足协这次能够以更开放、更公开的姿态去选帅,是一种进步,值得称赞。但如果以“能否进军2030年世界杯决赛圈”为结果倒推,这势必还是一次失败的选帅。因为,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教练,当今世界足坛并不存在。

先让我们看看4年后那支国足现在的样子。

就在9月9日,国足“后备军”——U23国家队0比0战平澳大利亚队,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身份拿到了U23亚洲杯正赛的参赛资格。但出线的喜悦无法掩盖人们的担忧。

小组赛前两场,国奥队持续刷新球迷认知,他们仅以2比1险胜东帝汶;随后在对阵北马里亚纳群岛的上半场,也只是依靠拜合拉木补时阶段的进球1比0领先。

不出意外的话,这支国奥队当中的绝大部分球员很快将跻身国足,并在4年后肩负起冲击世界杯的重任,你认为他们当中有哪名球员可以媲美2002年那一届的国脚?你认为连赢东帝汶都费劲的他们有能力去冲击2030年世界杯正赛吗?因此,不管谁来执教国足,进军世界杯的希望都将异常艰难,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更何况,中国足球已经告别金元时代,虽然公告中没有提及新帅薪酬方面的具体数额,但根据此前媒体报道,足协可能提供的团队薪水大约是200万欧元。这个价位很难再请来类似米卢、里皮这样的世界级名帅。足协需要在有限预算内找到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这给选帅工作增加了难度。

指望一位外籍教练在一个世界杯周期内率领国足逆风翻盘压根就不现实。中国足球缺的不是应对燃眉之急的救火主帅,而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朝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前进的执行力。

看看我们的近邻,日、韩两国国家队主帅目前都是本土教练。日本队从2018年开始便坚持使用土帅,西野朗、森保一两名日本籍教练也都拿出了不俗的带队成绩;韩国队在克林斯曼下课后,也将国家队教鞭交给了洪明甫。

而我们还陷在“土帅不行找洋帅,洋帅失败了再换回土帅”的死循环中。这其中的根源在于,中国足协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教练适合国足,通常都是病急乱投医。

豪赌完2026世界杯失败后,再豪赌2030世界杯,每一次选帅如果都带上“赌”的色彩,那失败就是注定的。

足球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它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与其期待一位救世主般的教练,不如脚踏实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足球体系,尊重足球发展规律,不要与规律背道而驰。

教师节刚刚过去,能够把国足带出低谷的老师又在哪里?实际上,在为国足遍访名师的同时,中国足球所有的从业者更应该拥有一种反躬自问的姿态。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种逐渐被认同的观点:真正的学霸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就像种子要发芽,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但最终决定发芽的是种子的生命力。

足球也是如此,如果国内足球环境不完善、职业联赛生态不成熟、青训系统机制失衡、球员不思进取,那么请一个又一个洋帅来,又有何用?是饮鸩止渴,死马当活马医,还是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更新与调整选帅标准?

当我们在讨论谁才是中国男足的天选主帅时,是否也该好好思考:中国足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主教练,而是一套能坚持目标、夯实基础、保障公平和孕育胜利的生态系统。

记者 | 方奕昕

编辑 | 马瑞

最新资讯